当我们描述一个人没精神的时候,常常会说:这人阳气怎么被吸走了。搜索中医相关知识,甚至会弹出各种壮阳药、补阳酒。阳气似乎成了我们提振精神、提高生活质量的硬通货。
《黄帝内经》写道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,故天运当以日光明。”阳气就像太阳一样,承担着促使身体温煦、活跃的功能。
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人阳气足不足呢?一起来看看吧!
看寒热
畏寒肢冷。
阳气亏虚,机体失于温煦,便会感到手脚怕冷。阳虚者在冬天表现得尤为明显,老年人更是如此。
有一种冷叫“妈妈觉得你冷”,妈妈的“冷”大多是年龄增长,命门火衰而导致的阳虚。畏寒需要与恶寒鉴别,畏寒是得温则减,后者得温不减。
看面色
面色晄白。
阳气不足,体内水液气化无力,水气泛于肌表所致。
晄白是指缺乏血色和光泽。健康人的面色应该是红黄隐隐,退一万步,就算是白,也应该“欲如鹅羽,不欲如盐”。
看神情
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。
阳虚推动无力,整个人神情淡漠、无精打采、没有力气,说话有气无力,交流愿望不强。
看饮水
口淡不渴,喜欢热饮。
阳虚失于气化蒸腾,水液代谢减弱,不缺水甚至于水液过多,便会口淡不渴。
阳不足,就会寻求外界的温煦,这时若饮下热水热茶,脾胃得温,虚寒之象亦可稍稍缓解。
看汗出
自汗出。
“阳者,卫外而为固也。”阳气固摄津液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。
当阳气不足时,腠理疏松,汗液便会分泌过多。再加之四肢失于温煦,故而皮肤触之湿冷。
看二便
小便清长,大便溏薄。
肾主水,需要肾阳气化水液,气化不利,水液不能往上走,就只能通过小便排出。小便清长,一方面量多,另一方面颜色较清。
该类患者常伴夜尿频繁。脾肾阳虚导致大便溏薄,即大便含水量多,不成型如烂泥状。
看舌象
舌淡胖嫩苔白滑。
舌淡嫩主阳虚;胖主水湿停聚。苔白滑主寒、湿。
看脉象
脉沉无力。
脉沉主里证,沉而无力主虚证寒证。
阳气不足,就是我们所说的阳虚证。
在诊断阳虚证时,当以畏寒肢冷、神疲乏力,舌淡、脉沉无力为辨证要点。
当您感到因阳虚而导致的身体不适时,应该尽快寻求专业人士帮助!祝您每天阳气满满、精神百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