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问:“我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没有不良生活习惯,为什么还会得痔疮?”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采访了外科的贺向东教授和任位贵主任医师,;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。
专家告诉我们:即使没有抽烟、喝酒、熬夜、久坐等坏习惯,得痔疮也可能和下面这些“天生的原因”或“隐藏因素”有关:
一、人类肛门有“设计缺陷”
咱们的肛门结构本来就有“弱点”: 部分人群因遗传或发育问题,存在肛垫结构松弛(如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支撑力不足)或直肠静脉壁先天性薄弱,导致静脉丛在正常排便压力下也容易扩张淤血。研究显示,约30%的痔疮患者有家族史。例如:肛垫的弹性回缩功能若先天较差,即使排便时间正常,也可能因反复受压而下移形成痔核。
还有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,如括约肌张力过高或协调性差可能导致肛管压力不均,局部血液循环受阻,诱发静脉曲张。
二、家里有人得痔疮,你风险更高
如果父母有痔疮,可能遗传给你两种“先天不足”:
1. 血管壁薄:像吹气球一样,薄的气球更容易鼓包;
2. 肛门肌肉松:好比皮筋没弹性,兜不住血管。
三、年龄越大越容易中招
随年龄增长,肛门括约肌逐渐松弛,肛垫固定组织的弹性纤维退化,直肠黏膜脱垂风险增加。数据显示,45岁以上人群痔疮发病率较青年人高2倍。
妊娠或更年期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血管扩张、盆腔充血,部分女性在无久坐或便秘的情况下仍因激素影响发病。
四、看不见的“压力山大”
有些情况会让肚子里的压力偷偷变大,挤压肛门血管:
• 长期咳嗽(比如老烟枪的慢性支气管炎);
• 便秘时憋气使劲拉屎;
• 前列腺肥大的人排尿困难...
这些都会让肛门血管“憋出内伤”。
五、以前得过“小毛病”没治好
比如: 拉肚子没及时治,反复刺激肛门; 以前肛门发炎(肛周脓肿)留下暗伤... 这些都会让血管变脆弱,某天突然就鼓包了。
六、特殊情况
1.妊娠与分娩史。怀孕时子宫压迫盆腔静脉,分娩时腹压骤增,可能直接损伤肛垫结构。部分女性产后数年仍存在静脉丛代偿性扩张。
2.药物影响。长期服用抗凝药(如阿司匹林)或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血管脆性,诱发出血性痔。
建议:针对性排查与预防
1. 每天练“缩菊花”:上厕所、等公交时悄悄收缩肛门5秒再放松,每天30次,能增强血管弹性。
2. 拉屎别带手机:控制在5分钟内解决,减少血管受压时间。
3. 生完孩子多检查:女性产后容易有痔疮隐患,便血别自己乱用药。
如果已经出现便血、肛门鼓包,建议去医院做**肛门镜检查**,40岁以上最好加做肠镜,排除其他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