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。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、湿度最大的季节,今年三伏,初伏已过、中伏将持续到8月13日,中伏不仅是养生的好时机,更是需要防范人体“两怕”的关键时期。
中伏“两怕”需警惕
“一怕”寒邪侵袭
01冷食适度
若食用过多冷食会增加肠胃负担,导致脾胃功能下降,易引发腹泻、腹痛。同时,天气炎热时,切忌迅速、大口喝冰镇饮料,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。
02洗澡后不要受凉
夏季洗完澡或大汗淋漓时,切勿立即进入空调房,以免外邪寒气趁机侵入体内。
03避免冷风直吹
无论是空调还是电风扇,都应避免长时间直吹,特别是从室外进入室内或运动后,以防湿气入侵,损伤阳气。
04睡眠不可贪凉
睡觉时切忌将电风扇、空调直吹头部或颈椎,以防面瘫或颈部不适。
“二怕”疾病缠身
01心血管疾病
夏季气温飙升,高温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、神经兴奋、心率加快、心脏血管收缩,增加心脏负担,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。
02中暑风险
夏季天气炎热、气温高,人体易中暑。热射病作为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死亡率高达60%。
03面瘫隐患
夏天,许多人依赖空调和电风扇,但若长时间让这些冷风直接吹向人体,尤其是面部,容易让风寒之邪入侵,导致面瘫,面瘫患者往往会经历面部神经麻痹,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嘴歪眼斜的症状。
04疼痛疾病
快速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空调房间,并直接对着空调出风口吹冷风,极易引起颈部、肩部、腰背部肌肉受凉受寒引发疼痛。
三伏天是冬病夏治好时机!
01、驱疾
夏季身体阳气最盛,皮肤毛孔大开,药物更容易进入穴位和经络,通过经络、气血到达病灶,起到治病效果。
02、固元中医手法在进行“夏治”时,药物或按摩通过神经反射激发人体的调节作用,促使抗体产生,提高抵抗力。同时,调节身体内分泌,起到固元健体的作用。
03、养阳冬病夏治也符合中医里的“天人合一”思想,夏为阳,借助自然的阳气,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,起到固元健体,补益阳气作用。
04、治未病冬天外界环境冰冷一片,如果身体内又有寒气,两寒夹击,不仅疾病不容易好,而还会导致寒气在体内的积累。冬病在冬季只是治标,在夏季为治本。
常见的“夏治”方法
01、三伏贴
西安附医中医医院中医理疗科三伏贴的配方在临床应用中不断精进,传统手工制作的纯中药敷贴,采用通络、散寒、祛湿、补气血等药材,辨证选穴,帮助刺激穴位、激发经气,使药物成分渗透吸收发挥治疗作用,帮助补充人体元气,提高免疫力。
02、艾灸
伏天人体内阳气最旺盛,此时实施艾灸,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,将艾火温经散寒、补虚助阳的纯阳之气与三伏天的天阳之气共同渗入穴位经络,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,能更好的发挥温通经络、散寒祛邪的作用,实现标本兼治。
03、拔罐疗法
夏季阳气旺盛,人体的气血也最为充盈,经脉之气流畅,肌肤穴位更敏感,因此是祛湿排毒的极佳时机。加之夏天气温高、雨水多、湿度大,人体内很容易湿气积聚,此季节拔罐不仅能温补阳气、增强体质,还能达到散寒祛湿、通络行气、活血化瘀等治疗效果。
中伏养生注意事项
1、要多吃苦味食物
苦味食物不仅清热,还能解热祛暑、消除疲劳。
所以,中伏时节,适当吃点苦瓜、苦菜、苦荞麦等苦味食物,可健脾开胃、增进食欲,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,还可预防中暑,可谓一举两得。
2、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
中伏时节天气酷热,出汗较多,容易耗气伤阴,此时,人们常常是“无病三分虚”。
因此,除了及时补水,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。如山药、大枣、海参、鸡蛋、牛奶、蜂蜜、莲藕、木耳、豆浆、百合粥、菊花粥等。
3、防治情绪中暑
要调整起居,保证充足的睡眠,中午应午睡0.5—1个小时,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,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。
4、中伏吃面
俗话说: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。中伏吃面也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。
伏天气温高,人体新陈代谢会加快,身体大量出汗,对能量的需求增多。
面食含糖类、B族维生素、多种矿物质,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。暑热让人们食欲不振,面食相对好消化吸收。吃碗热汤面,身上发汗,可以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