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谚语,“处暑十八盆,白露勿露身。”夏至一阴生,暑热中便开始萌生一丝寒气,直至白露节气,地面上的热气渐渐潜伏入地面以下,秋凉渐盛。
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云:“八月节......阴气渐重,寒凝而白也”。早晚温度降低,空气中的水分开始凝结,在清晨出现在叶子和地面上,所以称之为白露。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,白露时节,气温迅速下降,早晚温差进一步加大,暖寒交替之际,最易生病。西安附医中医医院提醒:平时患有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,在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,避免因受凉而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,在白露时节要特别注意保暖和润燥。
顺应天时·食白润肺
白露时节天气凉燥,燥易伤肺。此时,许多人易出现咽喉不适、咳嗽、口干舌燥,皮肤干燥等症状。根据中医五行理论,白色入肺经,此时应多吃白色食物以养肺润燥,如山药、莲藕、银耳,百合,莲子、龙眼等。
白露衣着·缓慢加衣
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,一早一晚会添几分凉意,建议及时添衣加被,以防受寒,不必拘泥于“秋冻”。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中老年朋友,由于身体机能相对下降,更容易感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,因此更需要注重保暖,适时增添衣物,以免因气温突变而导致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。
情志调养·静心安神
秋在五行属金,对应于肺,肺主悲。白露后,花木凋零,易触景生情,引发悲秋之情。中医有云:“笑能宣发肺气”,故应保持心情愉悦,常与家人朋友交流,参与集体活动,以乐观态度面对生活。适量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,不仅能增强体质,还能促进气血流通,调和心肺之气,使人心旷神怡,远离悲秋之扰。
温补元阳·护固肾气
白露过后,有些人开始出现手脚发凉,肢体怕冷,全身乏力等症状,这些是人体阳气不足,特别是肾阳不足的表现,此时应注意温阳气、补肾气。中医认为:善补阳者,必欲阴中求阳,则阳得助而生化无穷。这时候可以通过经常泡脚、搓耳朵、多踮足等方式来疏通经络,促进气血运行,护固肾气。
中医外治 白露养生
中医艾灸
白露身体的两大部位也要注意别着凉。一是肚脐部位,二是脚。艾灸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灸疗法,将艾卷在相应的穴位上烧灼、熏熨。通过艾灸对经络穴位产生温热性刺激,可以起到温经散寒、行气通络、加强机体气血运行作用。
中医耳穴